南京重症病例情况(南京重症7例)
2
2025-11-13
1 、那么,南京新冠确诊患者中没有重症病例出现 ,这是否与打疫苗有关系?当然与打疫苗有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一下这个话题 。打了新冠疫苗并不能完全杜绝感染新冠有人在南京出现新冠确诊患者之后,在网上叫嚣说打了疫苗也没有用。
2、时间截止到7月23日24时 ,南京所发现的这些本土确诊病例中没有任何一例是出现了重症病例的,这些病例有23例,要么是轻型,要么是普通型 ,当然还有14例是无症状感染者。从这一次疫情呈现的特点来看,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接种过疫苗的,有一例不满18岁没有接种 。
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杨毅接受采访时称 ,目前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病情总体平稳,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 ,目前没有重症病例出现。目前这些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只有一例不满18岁没有接种。
密接概念变化:由于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 ,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 、同一单位、同一建筑 ,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
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 针对德尔塔毒株的传播特点,钟南山院士指出 ,过去的密切接触者概念需要改变。由于德尔塔毒株载量高、呼出的气体毒性大、传染性很强,因此密接者的定义需要扩大。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曾指出 ,由于“德尔塔 ”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高,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 ,所以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 。 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 ,都是密切接触者。

诱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过程中出现的黏液 、细胞液体等等物质会让机体相应的重要器官(心脏、肺部、肾脏)都会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发生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指标 。免疫力较强的人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尽快将重症患者收治入院并进行隔离,根据患者已经出现的各种临床典型症状进行对症用药。
南京疫情可能确实是一个转折点 ,但直面最坏结局的说法过于悲观。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出阳性病例以来,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已达一定数量,且疫情已波及多个省市 。这一轮疫情的规模和后续走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江苏省南京市的禄口机场,自从7月20日有爆出机场工作人员确诊新冠病毒以来 ,确诊人员就一直在增加,目前南京的确诊人员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人,其中四例重症患者 ,不得不说,南京的这波疫情真的多是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因此,在重症率为0.03%的情况下 ,放开后短期内大量的重症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医疗资源会过度被占用 。满足放开条件的重症率分析 当新冠病毒新变种的重症率接近0.01%时,3个月感染5亿人才会有5万重症患者。以目前国内的ICU床位数(接近6万张)来看 ,这些重症患者基本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月20日至27日期间,新增病例数迅速上升,其中7月27日0-24时新增48例(南京47例 ,宿迁1例)。疫情传播链已蔓延至江苏 、安徽、广东、四川 、辽宁5省超过10个地市,浙江省台州市发现密切接触者,大连感染者轨迹涉及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及西安咸阳转机 。
1、南京此次发现了多起新冠患者病例,也告诉我们 ,即使是打了新冠疫苗,也并非是万无一失的,仍然有不小的几率会感染新冠病毒 ,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时候,外出时也要注重自身的防疫安全,在外出行的时候时时刻刻戴上口罩 ,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不要过密接触,在外出回家后尽量简单的消毒。
2 、新冠肺炎救治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介绍 ,南京这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都接种过疫苗,只有一例不满 18 岁青年人没有接种。杨毅同时指出 ,目前来看,这次确诊病例病情总体平稳,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目前没有重症病例出现 。
3、突破病例是常态: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指出 ,全球范围内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的情况被称为“突破病例”,这是一种常态而非例外。疫苗保护率下降:现有研究显示,全球各技术路线的疫苗对新冠变异株(如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率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下降 ,但各种变异株仍在现有疫苗可控范围内。
4、截止目前,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31例,累计确诊106例 ,其中轻型病例是66例,普通病例是38例,轻型病例仅核实后都已经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 ,可见疫苗的防控作用是有效的,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
5 、打了新冠疫苗并不能完全杜绝感染新冠有人在南京出现新冠确诊患者之后,在网上叫嚣说打了疫苗也没有用。对于这种言行我们不得不提醒 ,打了新冠疫苗并不能完全杜绝感染新冠,对于已经出现变异的外国新冠病毒,疫苗也肯定是不管用的。但是打疫苗仍然是有必要的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